当前位置:
人若知耻才能立志
2013/09/15

人若知耻,则会好学求进,正气凛然。知耻才能明己,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学识、修养,才能谦和有礼。张弛有度,取舍有道。长此以往,必存浩然正气,故曰:“知耻可以全人之德”,“知耻才能立志”。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割裂与人们信仰的缺失,“耻”字渐渐模糊了其本来面目并渐行渐远。古人言耻,着眼于善恶,注重于是非;今人言“耻”,攀比于权势,追逐于利益。(例:有的人价值观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哭,绝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是什么观念……)以至于当今社会出现种种怪状,从学术剽窃到医疗腐败,从造假牟利到招摇撞骗,从包养情妇到残害幼女……满是对名利的追逐和对“是非”的漠视。埃及神庙浮雕上的“到此一游”、国外旅游区的“请不要随地吐痰”的中文标志,让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人!我们应引以为耻。然而当我们站在道德的高度指责他人时,也要警醒自己绝不能做有损人格、有辱国格的事情。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的确立,必须在耻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发展和完善。所以,“耻感文化回归社会势在必行”。

“耻感”的道德本质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不是制裁而是激励。羞耻心好似一道坚固的护栏,挡住人们内心肆虐的贪婪和欲望。陈毅元帅有诗云:“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我们每个人都要“知耻、明耻、远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上让外国人看的起!这些都要我们中国人要有志气下决心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素质修养,才能够心无忐忑,面无愧色,值得自豪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