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现梦想应该怎么做
2013/09/15

我问过某某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那么优秀,他想改变,怎么办?

他说,这就是他成长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他一直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直想要改变。总结了20年,其实就十四个字:“有正确的目标和计划安排与落实”。

没有正确的目标,人就不知道自己要为什么干与干什么?走的每一步,都是散乱的。不妨尝试着先做一个长远的目标规划,十年的做不了,没关系,就减五年;五年的做不了,没关系,再减二年、三年;哪怕尽力只能做出个一年的规划,都比没规划到处乱撞强得多。 

目标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要达到的方向,一种是要瞄准的方向。当有方向的时候,再定位准确。定完位后,各种时间、资源的安排就要定下来,这时候才能借力。对个人也好、对公司也好,也就是自己工作的核心,加上每天的时间安排。一个月做不到?好吧,三个月行吗?半年可以吗? 12个月行吗?不够,24个月?36个月……工作一天一天地接近,总有一天会达到。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目标,但是心智不成熟,就要学会在心智上突破自己;能耐经验不足就在能耐上加大力度深入学习。

首先需要学好四个基础:

第一个是知识。在职场上,任何机会都帮不了庸人的忙。必须不断的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现在的时代发展速度,每年有30%的知识折旧率,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知识更新很重要,必须努力学习知识是关键。

第二个是见识。要多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要懂得借鉴。多拜老师,多学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很多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先模仿。要先看人家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人家的知识转化成价值的过程是什么?当心中有课题的时候,处处都是资源!老师就在眼前。

第三个是胆识。学习、吸收之后再突破,看是不是能有更新的创新?哪怕是微创新,自己都要学会去融合!学会总结先进发明创造!站在巨人的上面看问题和分析问题、更新问题。

第四个是智识。有知识的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很少,因为转识成智的思考太少,那么如何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聪明是有“眼”有“耳”,但智慧是有“心”。只有用“心”去想,用
“心”去做,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化——为我所用。

这四部分有一定的顺序,知识之后是见识,见识之后是胆识,胆识最后变成智识,这是一层层的升华。知识是基础,不读万卷书,即便能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读了万卷书,即使缺乏工作与生活的经验,那也没关系,关键是看你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干的问题。一定做到真抓实干、学习先进经验,通过逐步实践才能实现的。

职业发展有很多阶段,在刚开始的阶段,23岁到28岁期间,是水涨船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专业化能力;在28岁到32岁这五年里,是从被管理开始变成管理的阶段,要开始领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再往后走到32岁到37岁之间,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更好地独当一面,以及展开领导职位的问题;第一个五年做专业,第二个五年做管理,第三个五年做领导,第四个五年做经营,第五个五年做真正的老板。

肤浅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理想都写在脸上,真正能实现的人,是把壮志装在心里,把目标刻在钢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