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业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2015/10/0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也是广泛动员和激励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动大众创业创新已成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也是释放人才红利与实现个人梦想的重要契合点。要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业新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创业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础,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采取切实的有效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同时,要树立创业新理念,推动创业就业的转型,推动创业形态的创新,推动创业就业模式的转型,今天的创业应该是创新型创业,今天创业之路将从大众普化型、经验型为主向越来越重视知识、能力、科技的创新型、知识型创业转变,今天的就业应该是创新创业所带来的新业态的就业。

树立创业创新光荣的新风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创业创新光荣的理念;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意识,让创业创新者受尊敬有回报,使创业创新成为风尚、追求。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新风尚,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业创新愿望得到鼓励、行动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形成创业创新光荣的鲜明导向。要广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广泛传播创业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选择,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崇尚创业、百姓乐于创业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在创业中提升自己人生的价值。

营造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做好创业创新各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需要讲道德、重诚信、循法制、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要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引导、树立典型、交流经验、组织大赛等手段,让创业创新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产生共鸣。

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为大众创业开展免费培训

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做好创业培训,要扩大创业培训对象,拓宽创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高大众创业人员的创业水平。

创新培训机制,形成部门联动的创业培训新机制。大众创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应从抓经济发展的角度抓大众创业培训,要制定工作计划,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大众创业培训,让全社会一切愿意创业的人不分年龄、学历、身份都能得到培训,都能通过免费培训实现创业的梦想。

拓宽培训内容。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为此,必须转变传统创业培训理念,将电子商务创业纳入创业重点项目,加大网上创业培训的力度,通过举办电子商务创业培训,SYB创业培训,SIY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电商基础普及培训,电商实操技能培训,电子商务高级运营管理培训,网上创业模拟实训等免费培训,让更多的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技巧和创业思维,市场分析,市场运营能力得到提升;创业意识、创业运营管理知识得到提高,通过培训使更多创业者了解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其开展网络电商创业。

强化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大众创业质量。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培育一批专业创业辅导师,鼓励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和组成辅导团队。充实创业导师志愿团队,组建一批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志愿团队,建立创业导师(专家)库。对创业者分类,分阶段进行指导。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集成,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完善股权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从政策上,降低创业门槛,减轻企业负担,培育创业主体,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鼓励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高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尽快制定普惠或普适型支持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营造创业环境,如租金、网络、培训等,以及降低创业者成本与风险方面,如兜底社保、补贴的基本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完善创业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租补贴、开业补贴、租金补助、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等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最新出台的税收优惠、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方面优惠政策。对国家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必须及时落实到位。

建立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根据大众创新创业的需要,建立具有较强专业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空间。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帮助创业者实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众创空间是盘活全社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优势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选择。要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农民创业综合体等各类载体平台建设,在城市打造出鼓励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高端创新链条,在农村打造出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鼓励高校和企业对接,加快创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推动专业与创业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农村示范基地、大学科研园地、小企业孵化园等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及时发布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充分发挥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创业服务,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为创新创业搭建高效便利的服务平台,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充分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社研院所的有利条件,鼓励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模式,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用户互助”、“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创业常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