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兵就位!”
当这声口令在阅兵场响起,六十名标兵以精准如尺的步伐走向指定位置。他们静立成桩,阅兵场的秩序由此确立,千军万马的行动便有了参照。
标兵是阅兵场上的“标尺”和“基准”。他们分列在东西华表两侧,精准标记敬礼线与礼毕线。受阅方队以他们为坐标,在东华表敬礼、踢正步,至西华表礼毕、换齐步。他们站立误差需控制在厘米级,每一个动作都经千锤百炼,确保整齐划一。全程数小时,他们纹丝不动,以绝对的静止成就整体的行云流水,向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纪律与威严。
成为标兵,必须经历严苛的选拔与训练。选拔时,要看谁能站得更久、更稳。训练在北京最热的夏季进行,每天从早10点到下午4点,风雨无阻。为达到“站得住、站得稳、站得美”的标准,他们在衣领别上大头针以防晃动,膝间夹纸片测试稳定,甚至眨眼次数都有严格限制(30秒内不能眨眼)。正是这些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锻造出了阅兵场上稳如磐石的定力。
“标兵就位”,震撼全场,不只是它铿锵有力,更因它道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任何伟大的集体行进,都离不开那些率先定位、默默坚守的基石。
“标兵就位”的精神,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率先落实上级制度的单位,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各行各业中恪尽职守的普通人,都是“标兵”。他们率先垂范,为社会树立行为坐标。
更可贵的是那些“自我定位”的标兵。“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他们怀着对职业使命的无比虔诚,主动“就位”,在无人区树立标尺,在荒原上刻下刻度。
现代社会,多数人是被动等待指令,鲜有人能主动“就位”。而正是有一批“孤勇者”主动担当,才有万千人的集体追随。在建筑施工业内,范玉树早就成了我们的标兵。他以一生的规范为施工人树立起了标杆!在这个经常需要重新定义标准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某个场合,被喊出那一声“就位”,成为第二个、第三个范玉树。
这时,我们当如何回应?答案就是人人主动“就位”,以绝对的坚定,成为人们信赖和参照的目标,争取做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才华、有能力、有思路、执行快、有绩效、有贡献的岗位骨干!做一个对企业发展有成果、人人向其看齐的标兵!
唯有甘为基准、甘受磨炼的人,才能为集体确立前行的坐标!时下在应对困难时局时,公司时刻期待许许多多通过勤学苦练、业务领先、恪尽职守、执行坚定、业绩突出、主动“就位”的标兵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