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签订合同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2014/05/22

签订合同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公司法务部  范宗杰

在法治时代,签订合同,乃至在履行合同中的相关信函,既是必不可少又是至关重要。因此,就必须首先明白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分为口头合同、书面合同和少数以其他形式表现的合同。在实践中对于标的很小而且可以即时清结的交易,为了方便起见,可以按照交易习惯一般采用口头合同。但是,在正式的商务活动中,尤其是在我们十分复杂的建筑行业中,就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因为口说无凭,日后交易双方一旦产生纠纷就缺乏维护权利的依据,也很难解决纠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那么,怎样签订一份高质量的合同,是很多人感觉很茫然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签订合同中注意以下几点:

1、合同的基本条款要具备。合同的内容虽然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一般包括,或至少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的各项内容要尽可能全面、详细、不能漏掉主要条款,各项规定之间要避免相互矛盾;文字表述要清晰、语言要精确简练,防止笔误错漏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民间借贷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写借条时难免很随意,最后往往产生矛盾,甚至对簿公堂。比方说一张四万元标的的欠款条上写着“还欠款3万元”这几个字就会产生很大歧义。这个“还”字是多音字,念“hai”和“huan”产生的法律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念“hai”时意味着还有欠款3万元没有偿还,而念“huan”时表明已经还了3万,只有1万元没有偿还了。尤其当有一方不是很诚实时,这种矛盾就无法调和。

2、合同要合法。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法律对双方之间的交易有无法律上的禁止性规定,目的在于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合法有效。当然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可以由双方约定来签订合同。

 首先签订合同的主体要合法,要审查对方的资格是否合格。对方派一个人过来跟我们签订合同或者处理相关事务时,这个人是否在法律上能代表对方单位,是否有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和相关职务证明,是否符合商业惯例,要多加思考并斟酌。比如在你购买房屋时,尤其是购买二手房时,要考虑产权主体是否存在问题,房屋产权是两人以上共有还是单人独有,卖方是否是在法律上有权处理房屋的人。

3、要审查合同对方的信誉。合同毕竟是纸上的东西,关键还是看能否履行,不能履行的合同是一纸空文,还会增加交易成本。所以在签订合同前要充分考察对方履行合同的诚意,履行能力,尤其要防止对方用合同进行诈骗。

4、要特别注意明确违约责任。没有违约责任的合同相当于没签。违约责任的约定一定要尽量对等,但很多人会多写一些可以约束对方的条款,而尽量少写自己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责任,这就看谁更会签合同了。

在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期限时,只能约定某年某月某日以前,而不能约定某年某月某日以后。比方说约定付款期限:2007年10月1日以后,这就相当于成了一辈子也可以不用履行义务的合同。

5、关于解决争议的约定。约定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诉讼、仲裁,找有关部门调解等。但争议解决地点及受理解决争议部门的名称一定要清楚、准确。否则,就是因约定不明而等于没有约定。例:合同约定在原告方地区法院受理或在工程所在地法院受理的问题都要写清楚,尽量不能在工程所在地以外的对方要求的地方法院受理。